技术最近受到了很多指责。据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导致大量失业,降低了工人的讨价还价能力,增加了歧视。它甚至归咎于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增加,以及唐纳德特朗普的总统职位,脱欧,欧洲极右翼民粹主义的崛起以及气候变化的幽灵。
作为回应,正在呼吁全球监督和技术监管,并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政治游说来减缓其蔓延。
但也许我们应该小心谨慎地将这些社会问题归咎于技术创新。事实上,我们最近对德国收入不平等加剧原因的研究表明,缺乏创新和创业实际上是问题的根源。
我们不应该试图阻碍技术创新和扩散。相反,我们应该面对将西方经济带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年增长也更具包容性的企业家精神,创新和商业活力的挑战。
德国是一个特别有用的案例。近几十年来,不平等现象迅速增加,自统一以来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与美国不同的是,由于全球化,经济几乎没有金融化,也没有重大的就业外包。虽然美国的贸易逆差很大,但德国的贸易顺差很大。重要的是,有证据表明,自动化在德国创造了比摧毁更多的就业机会。那么为什么欧盟最大经济体的不平等程度如此迅速地上升呢?
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德国的消费者,投资者和创新者实际上是“罢工”。在德国,家庭,政府和企业的消费可能要高得多,但它们都在大量储蓄。公共和企业固定投资总支出正在减少。因此,快速老龄化的国内市场并不是企业家和企业刺激创新的有吸引力的地方。
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过去三十年中显着下降,从1992年的2.5%下降到2013年的0.3%,减缓了8倍。这被用来证明逐步减少实际工资,工会议价能力和社会保障福利以保持竞争力。这是推动德国不平等的基本机制之一。
这一结论似乎与德国作为一个成功的,技术驱动的发达经济体的普遍看法不一致。尽管整体投资下降,但该国似乎正在大力投入刺激创新。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德国的研发支出实际增长了约50%,现在接近GDP的3%。
问题是:这些钱购买的是什么?为什么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没有加速?简而言之,与过去相比,德国的创新效率较低,商业化程度较低。例如,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授予的专利数量与实际申请数量之间的比例一直处于长期下降状态。通过引用衡量的专利相对质量也有所下降。在3D技术领域,如3D打印,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术领域,世界排名前30位的创新企业中,只有四家德国企业。
虽然总的创新支出很高,但它集中在大公司。德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创新方面投入的资金很少或很少。
创新影响的下降也反映出德国企业家精神停滞不前的事实。曼海姆企业专家组的启动活动指数(衡量企业动态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在1990年至2013年间从120降至60,下降了50%。这部分是因为现有公司采取保守或防御策略来阻止新进入市场,而不是利用创新来与他们竞争。
为了减少不平等,德国需要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该国需要更多的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公司,来开发和商业化新技术,并采用更强大的创业精神。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创新体系进行重大改革,特别是要激发竞争,在关键公共基础设施上投入更多资金,以及改善互联网连接和速度。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使该国重要的汽车工业重新聚焦,而不是陷入过时的技术之中。
然而,最重要的是,该国需要采取措施,刺激政府,消费者和公司增加支出。通过创造对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这将有利于创新。为此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是更有效地对大公司征税。